王若虚“抬杠”陶渊明

陶渊明的一篇《归去来兮辞》,可以说是一鸣惊人,声震寰宇,倾倒几代文人学士,赞扬之声不绝于耳,敬仰之人五体投地。但是,谁又能够想到,时隔八百多年之后,滹沱河畔出了个王若虚,对中国的历史经典,横挑鼻子竖挑眼,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,没有哪个能逃过他的眼球。忽然有这么一天,陶渊明的《归

陶渊明和桃花源居民的民族属性

伟大的田园诗人、《桃花源》的作者陶渊明(365-427)是哪个民族的?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得从陈寅恪(1890-1969)在1944年发表的著名论文《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》一文(始载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》,后收入《金明馆丛稿初编》,三联书店2001年版,第89-92

文学家陶渊明何故辞官隐居?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世称靖节先生,入刘宋后改名潜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东晋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。陶渊明被称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。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,使我国古典诗歌达

柳宗元:大起大落的“名门之后”

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,与唐代的韩愈、宋代的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王安石和曾巩,并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鲜为人知的是,他的祖辈曾是皇亲国戚,而他本人则是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……祖辈曾是皇亲国戚柳宗元出身河东(今山西省永济市)柳氏。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,许多是不能相信的

孟浩然吃鱼丧命

孟浩然(689年—740年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,孟子第33代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孟浩然的一生,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,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,便隐居起来,从此以后便写出了大量的诗篇。孟浩然的诗歌多为山水田园和

杜牧夜夜流连青楼

唐代才子众多,如繁星满天,但在风流倜傥这方面,有一个人可谓是先知先觉,走在了时代的前列,他就是晚唐杰出诗人——杜牧。杜牧(803~853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宰相杜佑之孙。杜佑不仅官荃宰相,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,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。杜

宋之问: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

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,诗才一流,为近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,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,古人说“先器识而后文艺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宋之问在历史上名声很差,皆因世人认为其品行恶劣,为人不齿。然而,纵观宋之问的一生,他不过是一个屡屡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,活得很累

诗人陈子昂趣事

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沧然而泣下。”这首《登幽州台歌》的作者陈子昂,是唐初著名诗人。他年轻时候是“京飘"一族,客居京城十年,也没有遇到赏识他才华的人。一日偶然在集市上遇到卖古琴的,要价高达百万,围观者众多,且多为豪贵,但是却没人懂得这把古琴的珍贵之处。陈子

千古绝唱,陆游和唐婉

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东风恶,欢情薄一杯愁绪,几年离索。错!错!错!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悒鲛绡透。桃花落,闲池阁,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,莫!莫!莫!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晓风干,泪痕残,欲笺心事,独语斜阑。难!难!难!人成各,今非昨,病魂常似千秋索。角声寒

目录[+]